动态新闻

{栏目简称}

研究生党支部《秋之白华》观影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2-03浏览次数:672

    12.1下午,必威·BETWAY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了《秋之白华》影片赏析活动。本片讲述的是早期共产党人瞿秋白和妻子杨之华生逢乱世,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一起,在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一起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承受住最残酷考验的故事。
    影片主人公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为了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想,他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参与国民党一大的筹备。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此外,作为学者的瞿秋白同样令人瞩目。瞿秋白曾到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1923年8月撰写发表了《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为上大的发展制定了宏伟的规划。他们设想把上大办成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并着手制定学校章程、整顿师资队伍、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建立共产党基层组织等项工作。因此,作为必威·BETWAY学生党支部的成员,了解瞿秋白和杨之华忠贞的革命信仰和其为社会学所做出的贡献,就显得尤为重要。
    观影结束后,各党支部成员就观看《秋之华白》之后的感受进行了讨论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2015级专业硕士生党支部的沈谙同学觉得影片触动她的一幕是瞿秋白说到向警予33岁牺牲等一段话的会后,其实和《恰同学少年》的结局很像,很让人感触,为什么年轻的他们有勇气面对死亡,是什么使得他们能够对死亡不惧怕、不恐惧,那应该就是信仰。现在普遍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反思我们自己,我们可能有追求,但是说不清自己的信仰究竟是什么。这种现象也可能和我们的时代有关,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理想,而是在这个社会里我们选择了转变发声的方式。《文明的冲突》一书中说儒家是中国人的信仰,但她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而非信仰。由此展开,大家就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如何重塑或追求信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黄蕾晔同学也针对电影某些片段,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片中小轩听完瞿秋白上课后,说以后再也不去听他的课了,因为社会现实让人太难受。据此黄蕾晔同学提出就像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许多不好的事,令人不愉快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能在遇见这些事情的时候不止问为什么会这样,而是去做一些什么,我们的社会也许就会变得越来越好,而作为学生党员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成为有担当的人,用我们的努力去为改变做些什么。
    来自2014级学硕党支部的朱灿然同学反思了当今社会学学生的使命和任务,她认为学习社会学就是要为了改变这个社会而奋斗,就是要以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为己任。那时的社会运动先驱身体力行,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独立富强,不畏强暴,敢于奉献自己;反观今日,我们学习了社会学却感觉自己的使命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她觉得,当今青年应该将理想转化为行动,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行动青年”。
    研究生党支部的其他成员也就影片的内容发表了自己的感想,结合各自专业以及党的知识相关内容表达了对此次观影的感受。通过这次观影,大家表示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要脚踏实地,不断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切实践行入党誓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