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栏目简称}

合美博士餐叙第十二期:传统与现代之间:上海的“剩女”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1-18浏览次数:902

    11月18号中午,在我们河仁楼401合美堂举办了第十二期博士餐叙,此次演讲嘉宾是计迎春教授,她是上海大学必威·BETWAY特聘教授,同时也是东方学者。计迎春教授本科毕业于必威betway平台社会学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人口学、家庭社会学、性别、社会学和医学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分层、量化研究及量化质性混合研究等。近年来在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BMC Public Health , Urology,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等英文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出版专著Half the Sky Fallen: Single, Educated Women’s Marriage Dilemma in the Changing Social Context of China等。此次餐叙由必威·BETWAY副院长、社会学教授吴愈晓主持,在简单的介绍和开场白之后,计老师开始了丰富有趣而精彩的讲演。
    讲座开场,计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西方国家对剩女的理解并引用《纽约时报》阐述的观点:“女性教育程度高而选择不结婚”,计老师对此表示不认同并指出在巨变的中国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对“剩女”的界定,应当在中国社会现实、主流文化等情境中将“剩女”的概念本土化,这需要回归到女性日常生活的实际中去,在实际中洞察“剩女”现象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性别不平等、经济地位差异等问题。随后,计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在上海人民公园拍摄的一些征婚活动的图片。此次讲演中所做研究的样本采用滚雪球方式获得,共选取了上海市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社会经济地位,年龄在26—40岁之间的30位女性,对这部分女性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采用的理论框架包括:在宏观层面,现代化理论认为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阶段,非西方国家同西方一样遵循线性向前发展规律,但计老师指出不能忽视非西方国家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作用,所以她针对中国“剩女”研究加入了儒家传统文化,如“男尊女卑”、“父权制”等,考量其影响力。从中观层面上来看,主要从公共领域(教育、就业)和私人领域(家庭)进行研究,并指出美国的性别不平等其实是单向的而非双向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并且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微观层面上来说,则是个人介于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之间,基于此形成的性别意识处理自身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计老师还展示了部分被访者的访谈资料,从中发现“剩女”现象的影响因素有:一是来自父母亲的压力,正如计老师所说成人之前希望专注于学习,成人之后则要关注婚姻、家庭。二是年龄和性别的双重标准。三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四是性别意识的冲突,包括传统和现代之间、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冲突。五是独立女性与男人背后的女人。六是门当户对,在这里计老师着重指出现代的门当户对考虑的是男女生活方式、三观是否一致,而传统的更强调社会经济地位的一致性。最后得出结论,女性受宗法性别规范的制约,性别平等受传统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而且女性在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性别平等意识并没有随之而提高,使得女性陷入了婚姻、工作和家庭的困境之中。
    讲演的最后,吴愈晓教授对讲演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点。之后,在座的同学与计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并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同计老师展开了讨论。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界定;“剩女”概念和传统与现代的概念辨析;同在儒家文化圈下,中国同韩国、新加坡等的差异等问题,计老师分别给予了认真的解答。最后,各位师友带着自己的思考愉快的结束了此次餐叙。
 
供稿:必威·BETWAY社会学专业研一 陈光一 ;供图:社会学专业研二 郝小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