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栏目简称}

合美博士餐叙第十一期:劳动力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流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1-12浏览次数:628

    11月11日中午,第十一期合美博士餐叙在河仁楼401合美堂如期举行,此次演讲嘉宾李骏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也是必威·BETWAY“贝杉学人”访问教授。李老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社会研究,主要涵盖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等领域。此次餐叙由必威·BETWAY副院长吴愈晓教授主持,简单开场之后,李老师开始了他的讲演。
    李骏老师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因此讲演一开始,李老师向在座的同学们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并向大家重点介绍了科大的社科博士项目,包括项目学制、课程设置、教学特色,还指出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以定量研究和中国研究为特色。紧接着,李老师介绍了他个人学术经历转型的过程:在硕士研究生阶段,他主要从事城市社区的研究,偏向于定性的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就学期间,他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分层的研究,偏向于定量的研究。在这介绍这些经历的基础上,李老师总结自己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和劳动社会学。
    在介绍他本人的博士论文之前,李老师从中国分层研究的转型入手,回溯了已有的具有浓厚转型研究特色的中国分层研究路径,主要包括再分配体制下的分层结构与逻辑、从再分配体制到市体制转型过程中分层机制的变化、对于不同社会阶级地位的描绘以及宏观的社会分层结构论述等。在对这四种不同的路径梳理的基础上,李老师展开了自身博士论文选题的过程。在这里,李老师叮嘱同学们,论文选题要适当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与导师的沟通,获取更为丰富的学术指导。他本人博士论文的关注点是城镇劳动力市场转型,这不仅是体制与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分层转型的集中体现,研究视野主要涵盖了计划制变迁、所有制变迁、户籍制变迁、单位制变迁、劳动制变迁等内容。这里的计划制变迁主要是指劳动力市场从无到有的过程;所有制变迁主要是指市场部门的出现和扩张;户籍制变迁主要指的是农民工和外来人口流动的过程;单位制变迁主要描绘的是个人对于单位从人身依附转变为利益依赖;劳动力变迁主要指的是合同制和派遣制的兴起;改革时期的变迁主要是指下海、下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在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围绕户籍分层和单位分层对于工作流动的影响,李老师脉络清晰地介绍了他本人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
    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户籍分层的研究,李老师指出关于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分层的已有研究存在两个缺憾:一是只关注城镇居民与农村移民之间的差别;二是很少考虑城市经济所具有的分割性结构。研究通过对比考察户籍身份的两种属性:户口类别与户口所在地,围绕户籍制度是否以及如何决定了个体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就业结果这一核心问题,呈现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经验分析。基于上海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户籍身份的两种属性对个体的就业结果各有影响:虽然在进入不同的部门、不同职业的获得以及不同的收入水平体现了城乡户籍群体之间的差异,但是研究也发现本地居民与外地移民受到的区别对待在社会分层的过程中也是存在的。
    第二篇文章是关于单位分层的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将社会分层研究对组织规模与工资收入关系的讨论,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延伸至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通过对1996年和2006年两个时点的数据分析发现,在中国城镇社会,组织规模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在这10年间几乎翻了一番。更重要的是,个人和组织两个层次的特征对这一关系的解释力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在1996年,个人特征不能解释这一关系,组织特征却能解释;但在2006年,组织特征不能解释这一关系,个人特征却能解释。李老师指出,这可以由此时期劳动力流动的增长和再分配机制的衰弱来解释,反映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正趋近于市场经济国家的典型情形。
    第三篇文章是关于工作流动的研究,文章考察了工作的流动性发展模式在改革后中国城市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李老师指出,以往的研究对于时间的分析不够长、对于工作原因的分析不足、分析框架也不全面。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显,文章指出工作流动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就呈现出加速的趋势,研究采用事件史分析的方法,主要关注的是部门内部以及跨部门的工作流动。研究结果显示,就业流动性的增加不仅受到经济私有化的影响,非正式就业的发展也对这一现象产生影响。总的来说,文章精细的研究设计为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结构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证据。
    讲演的最后,李老师与在座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定量研究的感悟和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定量研究的审美标准,对于同学们的研究选题和论文写作有相当的指导意义。经验分享之后的讨论环节,吴愈晓教授对于讲演内容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自身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同学们也针对研究的数据选择、比较研究对于数据的要求以及定量研究与定性资料的整合问题与李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与会同学在同李骏老师的交流中,对于规范的定量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受益良多。


供稿:必威·BETWAY社会学专业研二 郭亚静;供图:郭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