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四点,由人类学所举办的新学期第三期谋思谈研讨会在河仁楼324室顺利进行,此次演讲嘉宾是受杨德睿老师邀请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亚洲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的Stefania Travagnin (史芬妮)博士。史芬妮博士全程使用中文进行了演讲,其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佛教教育近代史:研究概念、方法与新取向”。史芬妮是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中文系硕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宗教学博士。她曾在台湾地区的中研院史语所进行过相关研究,在台湾研究了将近四年左右,近期正在四川境内开展自己的研究。此次会议由我所杨德睿老师主持,同时邵京老师、褚建芳老师、杨渝东老师也均出席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不仅吸引了我们社会工作专业、历史学院的部分同学前来参与此次活动,南京鸡鸣寺的法师也前来旁听。整场研讨会都在十分热烈的氛围中进行。
史芬妮博士先介绍自己的研究,将其作为引子一步一步地深入主题。一开始她先介绍了自己的早期研究,包括台湾佛教史、台湾比丘尼研究以及二十世纪的中国净土宗。紧接着,她介绍了自己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包括顺印法师(1906-2005)的思想、20世纪中国的中观复兴以及中国佛教教育史。之后,史芬妮博士还分别介绍了自己早期和最近的出版物。史芬妮博士在介绍完自己的研究对象后,便对国内与国外学者研究进行梳理,尤其是Holmes Welch和东初法师的相关研究。之后,史芬妮博士将“教育”比“学”,使用中国历史与中国佛教历史进行自己比较喜欢的对比研究。之后,她还依次论述了从微型历史到大型历史,修正而更新术语及其分类,契理契机的僧教育等一些方面。最后,向大家展示了她本人及其团队所制定的未来几年研究计划。其研究计划得到了在场老师的称赞。
史芬妮博士的演讲结束后,邵京老师首先询问了自己的困惑之处。在邵京老师的带动下,现场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杨渝东老师认为要注意到佛教在民国时期的危机感,并认为史芬妮博士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与梁漱溟的学术思想有一些相同之处。褚建芳老师则从自己的傣族佛教研究领域与史芬妮博士进行了一些交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本期谋思谈完美落幕。 
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研一 张雨男 供稿供图



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研一 张雨男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