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栏目简称}

谋思谈:Future is Front but Earlier Time is Front too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9-18浏览次数:717

    9月17日下午,由社会人类学所举办的新学期第一期谋思谈研讨会在河仁楼324室顺利进行,此次邀请的演讲嘉宾是我们心理学系的肖承丽老师,为大家报告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研究。题目是Future is Front but Earlier Time is Front to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gocentric and Allocentric Time Orientation among Mandarin speakers。此次会议由我所褚建芳老师主持,同时邵京老师,杨德睿老师,杨渝东老师也均出席了此次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学系、社会工作专业和历史学院的部分同学也前来参与此次活动,整场研讨会都在十分热闹的氛围中进行。
    肖老师从一个有趣的例子来引出此次讲演的主要内容。美国人用英语做一个实验,问了一句关于会议推迟的句子,但被调查者呈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即会议推迟两天亦或是提前两天。有人根据这个案例在机场做实验分了三个组,一组是准备登机的人,一组是刚下飞机的人,另一组是接机的人。经过研究发现人们对时间的认知是跟运动状态有关的。而在中文做这个关于会议推迟的实验则没有这种歧义。有人认为是“美国没有过去,中国没有未来”。肖老师通过美国科幻片和中国穿越剧的举例来印证这一观点,但事实真相可能并非像想象中的这样简单。
肖老师提出,时间是可以通过空间进行跨文化的分析,而在一个文化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解释时间。肖老师的课题组在中国选取了说国语的中国人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两个实验去测试他们非自我中心观的时间观和自我中心观的时间观念。在非自我中心的时间观的测试中(实验一),参与者可以通过拉动或推动游戏杆向他们身体的左/右,上/下或者前后去表示测试中第二点是早于还是晚于测试中第一点中的时间。在自我中心观的时间观的测试中(实验二),参与者通过相同的方式去表示一件事或者一个句子是发生在过去还是将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加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非自我中心观的时间观念是认为过去是在未来之前的,而从自我中心观角度来看,未来是在前而过去是在后面的。不同的中心观导致了对于时间的不同理解。空间与时间在此处交汇,不同的空间位置影响了不同的时间观。
    肖老师的演讲结束后,各位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踊跃就程老师的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具有心理学背景的褚老师从心理学、人类学的多学科视角给肖老师提供完善建议。杨德睿老师提出应注意在不同语言中含义的具体不同,并结合自身经验,建议肖老师对小学二年级以前的小孩子进行研究,从而完善研究。邵京老师和杨渝东老师也分别对这些研究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并称赞肖老师的研究可以尽快发表。同时,同学们也就演讲主题发表了各自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此次的谋思谈增进了人类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学术交流,起到了谋思谈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设立初衷。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本次谋思谈顺利结束。


社会人类学所研一张雨男、陈艳瑜 供稿; 张雨男 供图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