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必威·BETWAY合美餐叙第23期在河仁楼合美堂继续开讲。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必威·BETWAY“贝衫学人”访问教授姜全保老师,带来了主题为“丧子之痛:失独家庭的故事”的讲座。
本次讲座由必威·BETWAY社会工作系副系主任郭未副教授热情主持。同时必威betway平台“南博玩”直播平台在网络上实时直播讲座。
在讲座开始之前,郭未老师向来自全校参加此次餐叙的老师和同学介绍了姜全保老师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成就。姜老师主要关注的是人口分析和公共政策领域,特别是中国的性别失衡,低生育水平和生育政策领域。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我国“失独”现象和政策背景,失独家庭的模拟,失独家庭的脆弱性,当前扶助政策的不足,以及展望。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我国“丧子”现象和政策背景
讲座的开始,姜老师指出,自19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经过调整,最后形成了以“一孩政策”和“一孩半”政策为主题的多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由于长期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加上人们的生育意愿转变,目前估计独生子女数量在1.6亿以上,失独家庭在一百到两百万。其中失独家庭面临很多问题,如生理和心理健康,养老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问题。失独、失独家庭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是当前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失独家庭的模拟
使用概率理论和生命表技术,姜老师使用2000年普查数据的结果,模拟了家庭(母亲)的丧子轨迹,指标包括:年龄别丧子概率,累计丧子概率,平均丧子年龄等因素,丧子后存活年限。研究发现,母亲丧子概率不容忽视,丧子概率、丧子年龄、丧子后的存活年限由于孩子的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丧子概率随着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加而减小。上述指标还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第三部分:失独家庭的脆弱性
姜老师介绍了他和西安财经学院的韦艳教授,利用西安财经学院与西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3年7月进行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 ”专项调查数据,合作研究的失独家庭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和养老意愿等方面的弱势性和差异性。研究发现在上述维度的各个方面,包括健康自评,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抑郁程度,生活满意度,收入,情感支持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失独父母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姜老师特别讲述了失独老人的精神状态,有的人寄托于宗教,在寺院中度过余生等我国失独家庭的现实问题和目前的状况。
第四部分:当前扶助政策的不足
然后姜老师回顾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中国的失独群体,与过去几十年间比较严格的计生生育政策分不开。现在,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扶助措施,2007年8月31日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方案》,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然而,这些措施与失独家庭的诉求还存差距,使得失独群体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政府有责任采取更多的措施扶助这个群体。
第五部分:展望
目前,人们的生育意愿比较低,国家和省级的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都反映了理想或者意愿的生育子女数在1.8左右。那么,实际的生育数量可能会更低。虽然中国的2000年和2010年普查数据的总和生育率被认为存在漏报,但即使往上调整,大部分的估计也是在1.5-1.7之间。所以即使当前已经实行普遍二孩政策,但依然会有很多人和家庭由于经济和时间的原因,只生育一个孩子,所以失独现象仍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政策允许生育两个孩子,但自愿生育一个孩子并不幸失独的家庭,我国政府会如何应对?
讲座结尾,郭老师和姜老师对失独家庭脆弱性的抽样和失独家庭生活照料展开了讨论。讨论环节非常热烈,来自南京市区中学的听众,提出了自己对失独老人现象的关注,并呼吁大家关怀这个特殊群体。最后,郭未老师代表必威·BETWAY为姜全保老师颁发了“贝杉社会学人”的纪念牌,本次餐叙圆满结束。 

在讲座开始之前,郭未老师向来自全校参加此次餐叙的老师和同学介绍了姜全保老师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成就。姜老师主要关注的是人口分析和公共政策领域,特别是中国的性别失衡,低生育水平和生育政策领域。

第一部分:我国“丧子”现象和政策背景
讲座的开始,姜老师指出,自19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经过调整,最后形成了以“一孩政策”和“一孩半”政策为主题的多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由于长期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加上人们的生育意愿转变,目前估计独生子女数量在1.6亿以上,失独家庭在一百到两百万。其中失独家庭面临很多问题,如生理和心理健康,养老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问题。失独、失独家庭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是当前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失独家庭的模拟
使用概率理论和生命表技术,姜老师使用2000年普查数据的结果,模拟了家庭(母亲)的丧子轨迹,指标包括:年龄别丧子概率,累计丧子概率,平均丧子年龄等因素,丧子后存活年限。研究发现,母亲丧子概率不容忽视,丧子概率、丧子年龄、丧子后的存活年限由于孩子的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丧子概率随着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加而减小。上述指标还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姜老师介绍了他和西安财经学院的韦艳教授,利用西安财经学院与西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3年7月进行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 ”专项调查数据,合作研究的失独家庭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和养老意愿等方面的弱势性和差异性。研究发现在上述维度的各个方面,包括健康自评,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抑郁程度,生活满意度,收入,情感支持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失独父母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姜老师特别讲述了失独老人的精神状态,有的人寄托于宗教,在寺院中度过余生等我国失独家庭的现实问题和目前的状况。
第四部分:当前扶助政策的不足
然后姜老师回顾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中国的失独群体,与过去几十年间比较严格的计生生育政策分不开。现在,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扶助措施,2007年8月31日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方案》,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然而,这些措施与失独家庭的诉求还存差距,使得失独群体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政府有责任采取更多的措施扶助这个群体。
第五部分:展望
目前,人们的生育意愿比较低,国家和省级的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都反映了理想或者意愿的生育子女数在1.8左右。那么,实际的生育数量可能会更低。虽然中国的2000年和2010年普查数据的总和生育率被认为存在漏报,但即使往上调整,大部分的估计也是在1.5-1.7之间。所以即使当前已经实行普遍二孩政策,但依然会有很多人和家庭由于经济和时间的原因,只生育一个孩子,所以失独现象仍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政策允许生育两个孩子,但自愿生育一个孩子并不幸失独的家庭,我国政府会如何应对?
讲座结尾,郭老师和姜老师对失独家庭脆弱性的抽样和失独家庭生活照料展开了讨论。讨论环节非常热烈,来自南京市区中学的听众,提出了自己对失独老人现象的关注,并呼吁大家关怀这个特殊群体。最后,郭未老师代表必威·BETWAY为姜全保老师颁发了“贝杉社会学人”的纪念牌,本次餐叙圆满结束。

供稿与图片:必威·BETWAY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