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栏目简称}

必威betway平台心理系与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教师联合学术论坛在我们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5-11浏览次数:2212

    2016年5月8日,必威betway平台心理系——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学术交流研讨会如期举行。本次会议由必威·BETWAY心理系主任周仁来教授主持,周仁来教授与浙江理工大学葛列众教授首先分别对必威betway平台和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的概况进行了介绍。之后,由来自必威betway平台的桑志芹教授、肖承丽副教授、张洪副教授和李岩松副教授以及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孙宇浩教授、王哲副教授、刘少英副教授和严璘璘讲师分别对各自的研究进行了报告与交流。必威·BETWAY心理系的大部分师生及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首先,周仁来教授进行了简短的开幕致辞,向远道而来的浙江理工大学老师们介绍了必威·BETWAY心理系,同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葛列众教授在介绍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时希望可以多加举办此类交流研讨会,彼此可以保持学术联系和交流。

必威betway平台心理系主任周仁来教授致辞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心理研究所所长葛列众教授讲话
必威betway平台 桑志芹 教授——《临床心理学的方法与应用》

必威betway平台心理系桑志芹教授在演讲
    桑教授作为中国心理学会首批督导师、担任教育部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心理咨询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来访者中心治疗、完形心理治疗、心理剧治疗以及心理咨询督导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承担了众多重大课题,并在此方向发表多篇论文与专著。
    桑教授的团队通过对必威betway平台9年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数据分析了这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的变化,并据此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社会变迁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不仅对大学生,桑教授作为资深督导还非常关注咨询师的胜任特征,即什么样的咨询师能够胜任此职位。她们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总结出了咨询师胜任特征模型,其中基准性胜任特征是基础特征,鉴别性胜任特征则是高级特征,只有少数资深咨询师才具备。经过与浙江理工大学老师的深入交流,桑教授提出可能接下来会进一步将此模型应用到实践中。
    最后,桑教授还介绍了非结构式团体过程中领导者介入策略分析研究,同样采用质性研究探讨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在团体辅导中领导者的作用。并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为大家演示了心理剧是如何展现团体中的结构问题。
浙江理工大学 孙宇浩 教授——《双面孔知觉的视错觉》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孙宇浩教授在演讲
    孙宇浩教授聊到此课题的灵感来源于一次有趣的聊天。有一位老师提出当他把同样两张照片左右排列时,会知觉成不同大小。而在进行了尝试和研究之后,孙宇浩教授发现面孔照片左右排列产生的错觉概率接近随机概率,但是上下排列产生错觉的概率很大,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会觉得下面的面孔更大。
    为了研究这种效应是否具有面孔特异性,孙宇浩教授采用钟面作为对照。采用钟面的原因是钟面可以知觉到正反,这与下一步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用钟面作对照的时候,人们并不会产生这种错觉,从而印证了这种错觉的面孔特异性。
    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种错觉产生的机制,他们将面孔反转进行验证,发现这种错觉消失了。之后,他们又研究了不含面部纹理只留下类似画像的面部图像、没有五官的面部轮廓以及只有五官没有面部轮廓等条件下的错觉效应,发现这种其依旧存在。但是在只有混乱的五官而没有面部轮廓的条件下时,这种错觉效应又消失了。据此,孙教授分析这种错觉的产生可能与深度知觉以及经验相关。
    同时,葛列众教授也提出此类实验背后的意义。当航天员在进行飞船对接的时候需要匹配两条直线,当他们长度一样时,则表示可以对接。但是往往在视觉上也会存在类似错觉,即将下方知觉得更长,从而产生错误,引发安全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去深入研究这种视错觉。
必威betway平台 肖承丽 教授——《空间与时间认知——自我与非自我参考框架的分离》

必威betway平台心理系肖承丽副教授在演讲
    肖教授在空间记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她将空间记忆分为在线记忆和离线记忆。在线记忆是指在当前空间里回忆此空间中某些物体的位置,如在商场里回忆某一处收银台的位置。而离线记忆则指离开了此空间回忆物体的位置,如在实验室里回忆此商场中某一收银台的位置。肖教授的实验设计较有生态效度,它会先要求主试带着被试在商场按着既定的路线走一遍,途径各种关键物体并让被试记忆,之后考察他们在在线和离线状态下的空间记忆,例如让被试想象他们站在途径的消防栓、面对着长椅,手指收银台的位置,通过指向角度的偏差来研究他们的正确度。结果发现,在性别差异上在线记忆不明显,而离线记忆却很大,女生的离线记忆表现要差一些。进一步分析发现,女生在离线回忆时会受到初始路线的干扰,很难直接判断几个关键点之间的空间关系。
    时、空往往是相联的。“别灰心,好日子还在______呢!”好日子是在前头还是后头呢?肖教授用这样一道填空题引入了时空的主题:中国人在指代未来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样的方位词呢?拿“前”字来说,在我们的文化中,“前”可以指代的是过去,如“前人”,“前妻”等,也可以指代的是未来,如“瞻仰”,“展望”。为了探寻其中的规律,肖教授通过不同类型的图片排序来进行实验。当出现的刺激与自我有关,如“小学”、“退休”等等,人们的“前”往往指代未来。而当出现的刺激来自于客观环境,如完整的和啃了一半的苹果,“前”往往与过去相联。这说明,当我们采用不同的参考框架时,我们的时空认知是不同的。
浙江理工大学 王哲 副教授——《面孔身份识别的区域专家化上半脸优势》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王哲副教授在演讲
    人类是加工面孔的专家,人们对面孔的加工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的,将面孔作为一个整体或格式塔进行感知,并且将各种信息进行整合。那么人类究竟是如何进行这种整体加工的,王哲副教授则通过三个研究来验证这个问题。
    首先,王教授考察了在面孔整体加工中哪些些信息较为重要。实验中,将面部分为上半脸和下半脸两个区域,通过将两半部分进行对齐和错开来考察面孔整体加工的区域选择性。结果表明,注视上半部分面孔时,被试对面孔的整体加工更强。
    为了解释为什么不同区域的整体加工会存在区别,王教授引入了知觉场的概念,即注视面孔的某个部分时会对该部分的感知产生影响的区域。实验采用面孔融合技术,通过融合不同部位的面孔,如眼睛、嘴巴等,来判断不同区域的变化对原始面孔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们在识别面孔时,眼睛区域的知觉场更为重要。
    最后,王教授研究了注视模式与面孔专家化的关系。实验采用中国和高加索人种的图片作为刺激进行自由眼动实验,结果发现,当第一注视点在眼睛区域时,被试的面孔再认绩效存在种族差异;当第一注视点在鼻子区域时,被试的面孔再认绩效不存在种族差异。这三个研究很好地说明了人们在进行面部整体加工中的模式。
必威betway平台 张洪 副教授——《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dehumanization

必威betway平台心理系张洪副教授在演讲
    张教授这次报告的主题是“去人性化”。其中,“人性化”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区别于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初级情感之外的次级情感,这类情感更加高级、复杂,如“成就感”,“内疚”等等。而“去人性化”则是指不再把人看作是具体的、有感情的人,而更多地将他们物化、简单化。前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处在高权力的位置,或者需要加强族群内的同一性,又或者面临着历史性的种群冲突等情况下时,“去人性化”就很容易发生。
    张教授首先考察了当我们想要实现一个目标而把人们当做实现目标的工具时,会不会发生“去人性化”。此实验让被试写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和想要实现的5个目标,之后让被试列出这个同学能从何种方面帮助他实现这些目标,最后再对这个同学进行人性化的评价,结果证实了假设,确实发生了“去人性化”的倾向。
    之后她又研究了当人们被“去人性化”时的反应。实验会将2位参与者随机分配在一组共同完成一个色彩匹配任务,其中有一位参与者是实验者假扮的。在进行完实验之后会有个评价环节,而真正的被试会接受到“去人性化”或者负面评价。结果表明,接受到“去人性化”评价的被试会体会到更大的悲伤等负面情绪。
    随后大家从最近的“医患关系”热点讨论起如何能让别人对我们更加“人性化”,在交流中,我们看到此课题更广阔的现实意义。
浙江理工大学 严璘璘 讲师——《种族知觉对面孔加工机制的影响》

浙江理工心理系严璘璘博士在演讲
    严璘璘老师报告的主题围绕着人们在面孔知觉中专家化的力量。以往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本族面孔的识别准确性和速度优于他族。因此,将目标图像识别为何种种族是否影响人们对面孔的加工,带着这样的疑问,严老师通过控制人们对面孔的种族知觉,考察其对面孔加工的影响。
    实验采用面孔融合的技术,将本族面孔和他族面孔按不同比例进行融合,使面孔图片从完全的本族人逐渐变至完全的他族人。当在中间比例,即可识别成本族人亦可识别成外族人的阶段时,发现当被试将此面孔识别为他族人时,他们对面孔的加工绩效降低。由此可以证明,我们对于面孔的种族知觉可以影响当我们对面孔加工的效率。
必威betway平台 李岩松 副教授——《Characterising the role of the human orbitofrontal cortex in reward processing using intracranial recordings and fMRI

必威betway平台心理系李岩松副教授在演讲
    李教授主要介绍了其近期关于奖赏与决策的研究,李教授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类神经指标上,如ERP、fMRI等,研究成果发表在如《Brain》、《PNAS》等高水平、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
    这次李教授主要介绍了其利用fMRI手段进行的关于成年人奖赏与决策的研究。其中,他提到了两个很重要的脑区:眶额皮质,这是一种感觉的投射区,是很重要的与加工奖赏相关的脑区。OFC区域,这是根据人们的大脑购回所定义的,是一种功能性的区域。李教授在对不同人群进行奖赏决策的研究时发现,在解剖学结构上,正常人、赌博病人和精神病人存在着显著差异,分别对应3种类型的结构。李教授据此提出,通过这样的任务及扫描,可以有效地区分三种类型的人群,浙江理工大学的诸位老师针对此观点与李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浙江理工大学 刘少英 副教授——《婴儿期面孔种族加工发展》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刘少英副教授在演讲
    以往的研究发现成人对本族面孔识别准确性和速度优于他族,他族分类的准确性和速度优于本族,这样的现象可能与不对称的面孔种族接触经验有关。如果是经验影响了成人面孔种族效应,那么这种面孔种族效应是何时出现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刘教授对婴儿进行面孔种族加工的研究。
    研究采用的刺激材料是不同种族的面孔,指标是婴儿的注视时间,方法是习惯化与去习惯化。首先,刘教授研究了婴儿从何时起开始对本族面孔有更多偏向,结果发现,婴儿一开始对非洲、高加索和中国面孔都能识别,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出现面孔种族知觉窄化现象,到了第9个月,他们只能识别出本族的面孔了。之后,他们又考察了婴儿面孔种族分类发展,结果发现6个月能形成他族分类,9个月可以形成本族与他族不同的分类。
    为了解决婴儿是如何对面孔进行加工的问题,接下来刘教授采用了眼动手段,发现中国婴儿对本族和他族鼻子的扫描存在发展性差异,而且他们对本族鼻子的注视能预测面孔识别能力。
    刘教授提出在未来,他们可能会继续完善面孔种族知觉加工的研究,并且加入社会性因素。

必威betway平台心理系与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合影

必威·BETWAY博士生  章文佩  供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