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栏目简称}

双社论坛第13期:谈“性”色变,社会建构视野下的社会工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5-06浏览次数:1916

    2016年5月3日上午,由必威·BETWAY和必威betway平台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三期双社论坛“谈‘性’色变,社会建构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在必威·BETWAY河仁楼合美堂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演讲人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裴谕新副教授,论坛由必威betway平台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讲师刘柳博士主持。此外,必威·BETWAY副院长吴愈晓教授,社会学系方长春副教授、陆远博士,必威·BETWAY“贝杉学人”访问教授邓燕华(西南财经大学)等必威·BETWAY及其他学院的师生聆听了这次讲演,并与裴老师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交流。

主讲人:裴谕新 副教授

主持人:刘柳博士
    裴老师此次讲座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建构视角下的性视角,第二部分是性与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建构视角下的性视角
    此部分开始时裴老师先和在座师生进行了一个小互动,让大家写下10个词表达大家自己理解的“性”。由此引出了对性的理解,性有生理上的也有社会性别上的,有本质主义的也有建构主义的,性不是私人的而是政治的。人类的性是人类之所在、之所知、之所思和之所做而获得的或所表达的有关性的所有方面的总和。根据福柯的观点,所有的一切都是与性有关的。性不是一种抽象的本质,它也不是一种生理上的东西或者什么内在的自然的驱动力,它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迁而变迁,性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性的意义是需要从语言或者话语里来追根溯源的,在各个社会里,每个机构都有一套关于性的话语,同时也是一种思考性、谈论性的方式,对那些在性的表达中出现一系列的行为与行动者评头论足。性是一种规训,将性异性恋化,是为了有利于社会生产。国家在性上对人进行规训,普通二孩政策就是一个反映,性的话语是服务于政策的。性也是一种耻化、驱逐,是一种管理工具。
    性是历史的、社会建构的,也是复数的。性是很多社会影响与社会干预的产物,它不可能孤立于人类发展的历史而存在,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因此我们应该将性放在历史长河中理解。同时,性是由社会力量形塑的,因此它只能存在于社会规范和社会机构中,而且那些可以形塑和铸造身体的情色意味的力量是随着社会的不同而不同的。性也是社会建构的,一直在和社会进行着互动。我们的惯性思维一直是把性进行概念化抽象,把性行为与性别、民族、阶级相联系起来,结果就是有些性的经验、信念和实践就被合法化了,而另外一些则被涂以污名或者被掩藏起来。性也是复数的,不是统计学上的数据,而是对差异性的关注,对多样性的承认与理解。。
性与社会工作实务
    在此部分裴老师告诉我们,社会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理念、生活态度、道德观、观点立场无不影响着其社工实践,是难以回避的。社会工作者的性意识如果不能被提升的话,会影响其实务介入的质量。我们应该在“性”中看人性。根据自有理论,最佳的是让社工学生讲出自己的个人经验,将这些经验与理论联系起来,构建出自有理论,再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
裴老师现场结合许多实际案例,给我们讲解了目前社工实务中的性议题与现有研究。让我们了解到,智障青年、老年人、青少年和打工一族都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这些往往被忽视、被否认。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性需求并且帮助他们。性是基本的人权而不是只是被某些人享受的特权。在性需求方面社工要帮助案主,但是需要思考,哪些性需求和表现是“正常”的,可“接受”的,有没有一个“标准”,应该如何进行干预,干预的表现又是什么。
    最后,在座师生还就女权主义、自慰研究组、无性婚姻等与裴老师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         皮景韵   供稿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副教授  郭  未    供图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