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栏目简称}

潘菽心理学论坛第65期实录|记忆的奥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12浏览次数:2036

    4月10日上午10:30,潘菽心理学论坛第65期在必威·BETWAY401合美堂隆重举行,本次讲座由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心理学系比较认知学教授Nicola Clayton(Nicola教授涉猎广泛,她同时还是一名出色的鸟类学家和舞蹈家)和同样来自剑桥大学的Clive Wilkins教授协作完成。必威betway平台耿柳娜教授担任主持人,心理学系肖承丽、张洪、何安娜、李岩松、李中权、唐日新等老师均出席本次讲座。讲座吸引了全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同学前来聆听学习,现场座无虚席。

 
    Nicola 教授和Clive 教授首先用一段轻松即兴的阿根廷探戈引入讲演的主题:大脑记忆的奥秘。两位教授通过一段精彩的舞蹈引出的问题是:跳舞需要舞蹈者对动作和方向做出选择,比如视线方位,手脚移动等。这些与身体认知(body cognition)有关,也与大脑记忆有关。那么,关于大脑的记忆,它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紧接着,Nicola 教授和Clive 教授讲解了有关记忆的三项内容。第一,真实记忆与虚假记忆:有时人能够记住的并非是真实发生的事,而是在经过大脑加工后塑造而成的事。这是因为大脑所记录的内容包括看到的(通常会在大脑中形成图像)和记住的(通常以场景和事件的方式呈现),这些会在人的大脑中形成意象。比如我们通过一张照片中事物的基本特征来记住其中的内容,但在形成记忆的过程中人们会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看到的基本特征联系到已看到的特征,甚至联结到照片以外的事情,最终转换成能够记住的内容。由于个人知识和经验积累的不同,每个人能够看到的和所记住的也会不同。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对待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用的记忆。第二,情景式记忆与自传式记忆:回忆涉及到我们对场景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是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另一种是自传式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情景记忆不是通过记录文字和图像来再现过程,而是用所发生的事件(event)回忆来呈现。自传式记忆是一种与自我体验紧密相关,能够记住曾经发生过的个人生活事件的记忆。拥有高级自传体记忆的人能够清楚的记得过去的某一年某一天的照片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包括与事件相关的感觉和体验。由此可以看出,自传式记忆涉及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它包含情景记忆,但情景记忆并不一定包含自传式记忆,因为在时间的推移下,有关情景的内容可能会回忆不起来,除非当时的体验和感受很特殊,留下的印象深刻。第三,以及大脑时光旅行(mental time travel):大脑的时光旅行包含回忆过去和计划未来。回忆过去,就是在大脑中把过去发生的事重新经历一遍(re-visit and re-experience),而不是简单的回忆和翻阅,简而言之,是对过去的重构,在回忆过去时,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过去的记忆也就为创造力提供了素材。而计划未来时,通过不断地回忆过去我们可以找到用于指导未来的方法和经验,因此,记忆是构想未来的材料。回忆过去和想象未来有助于发展我们的创造力,因为大脑的记忆是一个不断塑造、创造、和整合的过程。Nicola 教授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发现了鸟的大脑具有计划未来的能力。
    最后,两位教授总结了有关记忆的7个迷思:

  1. 情景记忆是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准确的客观反映? 人的记忆是主观的,取决于事情发生时人们的观点和看法。
  2. 记忆是对过去恒久不变的记录?事实上,记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可塑性在于,记忆不仅是被构造的,也在不断被重构。
  3. 我们记住的是真实看到的场景?记忆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过度延伸真实事件的边界,甚至填补一些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的记忆。
  4. 记忆由一张张生活事件的“瞬间快照”所构成?在情景记忆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人们重新“体验”这些事件。
  5. 人们能够在脑海中做时光旅行,重温过去?我们无法在心理上逆转时间。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回到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上,依旧将记忆之流向前推进。
  6. 记忆只是用于回忆过去?当然不是!过去的已成是历史,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未来。
  7. 未来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像现在(未来是此时此地的延续)?在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中,我们高估了自己在此时此地的价值。

    Nicola 教授和Clive 教授用专业而不失生动的讲演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之旅。本次讲座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积极反响,并获得圆满成功。
 

 

 

文案:刘婷、杨秋月、吴仲达
摄影:应开羽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