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栏目简称}

我们贺光烨副教授编写的《初级社会统计及Stata学习手册》正式出版

发布者:陆林洁发布时间:2025-03-19浏览次数:10

(以下内容节选自《初级社会统计及Stata学习手册》前言部分,有删减)

早在19世纪前期,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力图将其建成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在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当时的学者们认为只有参照自然科学的模式来重整社会研究,使之科学化,并最终在理论上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依照科学的原则统一起来,才能消除思想上的混乱,进而重建社会的秩序。

然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是人。自然科学研究的内容虽大多基于现实存在,实际上却是混沌表象下的抽象本质。自然科学通过建立理想模型、设计理想实验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与规律。而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是具体的,其目的在于了解现实社会,但是构成社会生活的种种个别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它随具体情境而变,依具体情况而定,与主体行动者的特征密切相关。也正是因为人的参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不遵从自然实验的可重复性等问题,社会科学难以跟自然科学一样轻松跳出真实世界,关注抽象而理想的状态,进而产生普适又永恒的真理。即便经历了几个世纪,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仍旧存在隔阂。

正因为如此,完全采用适用于自然科学的模式来研究社会现象也许并不合适。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是追求与自然科学在本体论上的一致,而是应该在方法和研究过程上借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既涉及客观的外部事实,也涉及主观的行为思想;鉴于这种复杂性,只有基于经验观察的实证分析才能帮助我们理解特定社会情境下主体的行动逻辑、分析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也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不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都需要明确的研究程序与规则、严谨的科学归纳和溯因方法,以找出现象背后的关系并叙述因果缘由。

在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定性和定量的分歧一直存在,以致时不时就会形成论战。实际上,不论是定性还是定量,都只是用来处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工具,实证主义并不排斥也并不倾向于任何一方。可是,只要是工具就会有局限性,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无限放大二者的局限,而是尝试深度认识和理解这两种方法,认清它们在方法层面的边界,融合利用并尝试突破其界限,使其实现发展。要知道,对任何一方的批判都不足以磨灭它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特有的优势和存在的意义。


搜索